一直以来,学历是职场上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有人认为高学历=高就业,所以填报志愿不管专业优先考虑学校,如果没考上名校,毕业了就赶紧考研,给自己镀金。
此前微博上一段HR的节目视频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这位HR揭露了公司招聘的“潜规则”,一收到简历就分成两部分,985院校的留下,剩下的连看也不会看。
虽然并非所有公司的招聘都是这样的流程,但学历在职场作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可是近年来,高学历易就业的观念似乎有了反转。根据某网络调查机构的样本数据计算,硕士成最难就业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3.21,平均3个人抢夺一个职位;相比之下本科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78,而大专院校因为注重校企合作,毕业生直接输送企业进行实习、就业,就业难度指数也大大降低。
高学历的硕士生们,居然有一天也成了就业难的群体,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01
先说一个我们向阳生涯曾经帮助过的咨询者的案例吧。
咨询者倩倩是一所985大学生物学毕业的女硕士,在学校时她是老师和同学都知晓的风云人物,不仅专业上备受认可,还说的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毕业去应聘了一家外资药企,顺利拿到offer,成为了公司的海外销售顾问。
本来,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倩倩的职业发展应该一帆风顺,继续成为老同学眼里的“人生赢家”。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销售工作的新鲜感淡去,倩倩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了厌烦。她觉得以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当一名销售有些大材小用,她也不想让几年所学毫无用武之地,于是在1年合约到期之后,选择了裸辞。
看着昔日老同学进入了专业的研究所,投身研究都风生水起的,倩倩觉得自己不比他们差,也想在专业上追上他们,却不料研究所招新规则起了变化,学历要求博士,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年龄和经济条件,倩倩无奈放弃了这条路。
重新找工作时,以她的学历和能力,其实有不少公司都对她伸出过橄榄枝,但是倩倩打定主意想进入有编制的事业单位,把其他的公司都拒绝了。
于是,换工作这事,一拖就是整整一年。期间,病急乱投医的她还去考了几个不相关的证书,却没给她找工作带来丝毫帮助。
倩倩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职业发展上出现了大问题,找到向阳生涯来做职业咨询。
02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名校高学历毕业生身上遇到的就业问题,一是心态没有放平,二是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晰。
名校的高学历确实是很值得骄傲的资本,但是如果过于看重自己身上的这层光环,会很容易钻牛角尖。倩倩在多年的求学经历中,一直顺风顺水,而毕业后心中的期待和现实发生碰撞时,她心里很难接受两者间的差距。
心理的失衡让原本能力出众的她把择业的眼光锁定在了一个极窄的区间里,所以才会出现整整蹉跎一年待业在家的情况。
心态的问题是最浅显的,根本的原因还是一开始在职业定位上出了错。高学历者很多会有类似的问题,注重学业但是在求学的期间不重视实践经历。倩倩也是这样,各类的奖状证书拿了不少,但是实习经历真的屈指可数。连一开始接下销售的offer也是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不仅如此,过于在意公司,环境等等外生涯的因素,也是造成她职业定位出现偏差的原因。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需要,工作岗位的环境、福利待遇、发展空间肯定会跟自己心里的标准有出入。一个职场人在获得一份工作时,应有舍有得,懂得妥协。不能苛求所有的方面都能随自己的心愿,而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到合适的位置,再图发展。
在待业的一年里,倩倩其实遇到过好的机会,但是还对自己定位不清的她,对自身的价值评估不足,本来大好的机会,也因为一时的偏执而错过。
在向阳生涯咨询师的分析之下,终于帮助倩倩找到了职业定位,设计好了发展的通道。经历了一年的煎熬,倩倩的职场心态更加成熟,加上自己的专长和性格,让她之后很快适应了新的公司和工作,积极准备往药企的管理方向转型。
其实就像向阳生涯的创始人洪向阳老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讲到的,“职场人必须意识到,雇佣关系的本质就是商业价值的交换,唯学历时代已经过去。根据自己的专长、志趣及价值取向综合比对,做好职业规划,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走弯路。”
所以,对于高学历者们来说,学历固然是优势,但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在哪个平台能快速转化为直接的商业价值,则是关键。无论是心态上还是职业的发展上,都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得失,放眼长远制定目标,才能走得更顺畅。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