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师看冬奥,给您不一样的解读视角。回顾本届冬奥会,最出圈的三大顶流除冰墩墩、谷爱凌外,非王濛莫属。
王濛最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露她在经营一个面向退役运动员的MCN机构,做体育经纪相关业务,除了前台运营的IP是知名运动员之外,后台的摄像、中控全都是退役运动员,他们不是冠军,需要一个再就业的机会,这就是她王濛给自己定的使命和愿景。
本文将分析退役运动员存在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职业规划角度与大家共同思考职业转型。
1、王濛的转型之路并非顺利
时间回到8年前,索契冬奥会前22天,王濛在内部集训中受伤,王濛不仅与索契冬奥会遗憾错过,还不得不淡出赛场。躺在病床上的王濛开始琢磨起自己的商业之路。第一次尝试是成立一家体育文化产业公司,生产销售体育服装、鞋帽、配饰和体育器材,兼经营滑冰俱乐部,注册地在老家七台河。
创业从商,是很多退役运动员会尝试的选择,但成功者太少。一条路不通,王濛只能向田亮、杨威等人学习,转向另一条路,进军娱乐圈。从2016年开始,王濛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综艺。这些节目的关键词总是围绕着“跨界”与“搞笑”,与王濛擅长的冰雪运动并无关联,并且当年它们都反响平平,几乎没有水花。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她在《濛主驾到》节目中揭秘中韩短道队20年的恩怨故事,发言语录被大范围传播讨论,淡出赛场多年的她因此登上热搜第一。虽然热度只是短暂停留,但我们还是能够窥见一些门道。一味地跨界和搞笑对王濛来说并不算妙招,无人可敌的专业与一针见血的个性以及语言特色似乎才是王濛的诀窍。
2018年,王濛以教练的身份回归体育界,一度担任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教练组组长。她的教练生涯持续2年时间,就宣告结束。
直到这次北京冬奥会,王濛才算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她靠解说晋升冬奥顶流,以至于网友称“请把王濛焊在解说席上”。配套的直播节目《濛主来了》,以及《冬梦之约》和《运动者联濛》真人秀,让她保持喜剧人的特质,还持续输出了“我在雪场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的拽姐个性。
冬奥冰雪的风吹来,家门口的位置再加上专业能力和个性,可以说,王濛的商业变身,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产物。
2、我国退役运动员现状
运动员一旦选择了退役,重新就业也就是意味着将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很多年前,从小进入体校的运动员,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其退役后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这就跟我们在熟悉的领域工作,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但换一个工作,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需要你重新开始学习,没有人知道你曾经在其他领域有过多少成绩。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回归平淡的生活。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劳动人事聘用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都已经逐步开始大力实施精简人员,造成各类企事业单位都不再有人愿意继续招聘接收专业不对口的运动退役人员。据统计,目前在每年退役我国30万多名自愿退役运动员中,近80%的退役运动员面临着失业、伤病、贫困等各类问题的严重困扰。
从个人情况的不同来讲,对于曾经成功取得过各项比赛奖牌的运动员来说,退役后进行就业或者进入体育院校继续学习都比较顺利;但那些处于金字塔中间的运动员,他们不一定能够具备“品牌效应”,所以一定都能得到重视,他们退役后寻找合适工作的几率偏小。
3、用职业规划解决转型问题
王濛走的转型路是运动员退役后比较常走的路,如刘国梁转型为教练或裁判,继续在体坛发光发热;如田亮投身娱乐圈参加综艺;如李宁自主创立品牌,转行成商。但她走的都不成功,直到在擅长的专业做解说,发挥特长,得到喜爱。如果她能更早进行职业定位,是不是能少走弯路呢?
运动员职业生涯短,年少懵懂时进入这一行,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用在了日复一日的运动训练上。但他们缺乏科学的职场规划,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引导,退役之后进入职场显得无所适从。
好在如今,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了,甚至还专门培训了一批职业规划师人才,地方的体育部门也不时来向阳生涯接受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的认证培训。用职业规划给运动员们解除后顾之忧,才能看见更多、更优秀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奉献更精彩的比赛。
其实不只是退役运动员转型困难,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换行业换岗位都是具有风险的事情。如何做好转型?我们需要有职业规划的能力。如果您和身边人都不具有职业规划能力,可以求助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或者学习职业规划课程。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