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是否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至关重要,只有大学生认识到位,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约因素来看,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突出,一些大学生还没有将学习知识与未来就业进行有效结合,对未来就业、创业、发展缺乏深入思考,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薄弱,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素质、兴趣、个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深度思考。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表现为尽管个别大学生对未来有一定的设想,但缺乏科学性的现象相对较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一步到位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步入科学化轨道。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薄弱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力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措施,但个别高校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相对比较薄弱。目前,一些高校尽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也将其纳入到“双创”教育当中,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仍然不强,持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仍然不够到位。此外,有的高校还没有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开发、利用以及持续优化完善仍然比较有限。有的高校则不注重构建系统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体系,各方面资源整合不足。
(三)教师指导与服务缺乏有效性
从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约因素来看,除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以及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薄弱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在没有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与指导服务的关系,直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不强。例如: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服务的意识不强。有的教师在开展指导与服务的过程中不注重加强对学生未来就业设想、就业方向的调查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相对较少,而且理论引导与实践操作还没有有效结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相对较少。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域狭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也要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但一些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拓展领域,直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能力不强,甚至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相对较多。例如:有的大学生尽管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思考,而且也明确要从事本专业工作,但却没有从培养自己诚信守法精神、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冒险精神、市场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等诸多与就业、创业、发展相关的能力。此外,有的教师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不注重采取创新性的举措,如不注重引导大学生将“身、心、社”进行结合,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层次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
选择一个目标,并坚持走下去——这一步路,就将改变这一切。有了这些目标,促使自己学习、工作起来更加具有动力,具有方向性。相对于那些毫无准备的人,不仅不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反而能更好克服自己面临的各种困难。
关注我们,共同点亮职业生涯
获取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
微信官方订阅号: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shengyaguihu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