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高校开学,录取信息也开始对外公布。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所985大学,也出现被考生“放鸽子”的情况,也就是被录取了,却没有去学校报到、就读。
中南、同济未报到率超1%、未来趋势更让人担忧从未报到率看,中南大学达1.95%、同济大学1.45%、中国海洋大学1.27%,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也超过了0.5%
未报到的人数最多的,是中南大学和山东大学,分别为155人、102人。
对于985大学而言,未报到率超过1%,已经属于很高的比例了。
因为考上了985,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却断然不去报到,是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风险的。
那么,在这毅然决绝的1%背后,有多少对专业不满意,却选择硬着头皮读下去?
有多少会在一年两年后,选择转专业、休学、退学?
有多少人会在毕业之后,在职场上陷入更深的迷茫?
这还是985呢,211如何,普本的情况如何,专科的情况如何?
近年来,这种现象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根据2022年数据,平均每所985大学,都有65人录取未报到,985、211的退学率达到10%,就连复旦、国防科大也达到12%
向阳生涯认为,大学未报到率、退学率居高不下,是因为考生对专业不适应、不喜欢,根源是填报志愿时不科学、不谨慎。
专业组内所有专业要接受、填报提前批需谨慎能被985录取的,自然是高分考生,对于他们而言,填报志愿容易掉进两个坑:一个是专业组内调剂,一个是提前批
①专业组内调剂
有些地方的志愿,会采取“学校+专业组”的形式,有可能将“优势专业”与“弱势专业”进行捆绑。如果某专业已经录满,就可能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于是,填报志愿时,要确保专业组里所有专业都能接受,而且一定要选择接受调剂!
从优先级上说,最先保证的还是有大学可上,如果不接受调剂,会大大增加滑档的可能性。
如果真的录取到不太喜欢的专业,可以尝试转专业,而不是一上来就拒绝调剂,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给堵死。
②提前批专业
提前批的专业,主要是军、警、师范、医学、航海、农学等等,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志向,自然可以填报。
但如果提前批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最好慎重填写,因为提前批一旦录取,后面的志愿就会被“作废”。
此外,提前批是可以不服从调剂的,因为提前批未录取,不影响后续一批、二批的录取。
新高考制度是“职业预分流”、填报志愿需懂得职业规划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有个固定的思维,仿佛大学就是一个终点,考进大学就万事大吉,对专业、职业的认知则相对浅薄。
在长时间的学习“浸泡”下,孩子只知道自己必须学习,但不知道自己为何学,将来学什么。
大家都不懂,大家都不重视,于是用99%的精力迎战高考,只将1%的草率留给志愿填报。
进入不喜欢、不适合的专业,就算读了也可能厌学,就算毕业了,也会把迷茫带入职业生涯。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管华诗院士,就批评了这种现象:
“海洋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很高,但培养潜力不大,他们缺乏对海洋的兴趣、专业基础与发展志向,对未来是否从事海洋领域的工作,更是茫然。”
特别在新高考改革后,这样的情况变得愈加明显。
新高考制度本身没有错,通过3+1+2的学科组合,为考生规划12条升学赛道,但它产生了两个副作用:
第一,新高考的志愿填报规则,变得更加复杂,包括学科组合、科目限制、专业组、调剂等等,很多家长考生还未习惯
第二,新高考的职业导向性很强,相当于一次“职业预分流”
所以,在孩子的初中阶段,就要确定其职业倾向,这要求家长必须懂得职业规划
而多数家长是没有这方面的思维的,造成的结果自然南辕北辙。
大学是职业生涯的起步,没有职业规划,选错大学专业,起步没踏稳,之后的职业生涯就会走得很不顺。
初中职业探索>高一选科>填报志愿>大学就读>踏上职业道路...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紧密连接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保驾护航
家长要尽早把关,学习
职业规划、学习高考志愿规划,自己发掘孩子的兴趣长处,考入适合的、喜爱的专业,踏稳职业生涯第一步,走向顺利幸福的人生
向阳生涯,22年来专注于职业规划的实践落地与人才培养,我们已解决了8万人的职场困惑,培养数万名职业规划从业者,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