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结果性概念,更是一个过程性概念,是使原本存在于头脑中杂乱无章的思绪、愿景和目标遵循基本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转化成明确、有序、可行措施的过程。
学生从决定报考研究生开始,就对人生发展目标有了基本的思考。研究生招生单位通过招生简章表明招生计划和培养目标,作为准研究生与招生单位在报考和招录方面的首次对接,也是培养目标与个人志向的首次对接。初试是入围选拔,复试则是对学生培养潜质的定向选拔。事实上,不同学校研究生招生单位选拔标准不尽相同,体现了学校与导师研究方向的基本判定。复试录取过程是对研究生专业发展方向校准的过程,在确定的大方向下,对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与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进行对接、磨合。
在培养体制下的学生个体不可能离开培养目标自行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可能离开已有的培养体制机制随意制定。即便培养目标顺应形势发展,但人才供给至少也会落后需求一个培养周期。这些矛盾是需要认真思考并着手解决的问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定,需要系统的考虑。
1、可行的规划设计。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依托现有的成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以研究生入学时间为起点,依据现实的内外在条件和环境,以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为依托,让学生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子目标的分解、实现路径和评价标准等。
2、可发展的观念。学生既要考虑个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个人志向的发展,也要考虑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以年度为阶段分析、修正、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对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度,灵活把握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为就业创造新机会。
3、梯度性的目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针对近期目标,适度考虑中期目标,围绕挑战性目标、进取性目标和保障性目标三个层次展开。将挑战性目标作为高标准的追求,充分利用二至三年的学习周期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以进取性目标确定职业生涯的主攻方向,依据进取性目标要求的素质、能力、条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将保障性目标作为满足最基本的就业生存需要,制定相对容易获得的职业目标。为保证研究生毕业学有所用、学有所就,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应当包含合理的目标梯度,并围绕目标梯度细化实现路径。
4、优先发展本专业。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优先考虑专业技术发展路径,自身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是从业的资本和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积累,很难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社会对人才的选择。
5、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职业准备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在不能改变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前提下,主动根据能力和潜力,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综合素质,迎接不同岗位需求对自身的选择。
伴随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新技术革命的出现,如大数据处理、5G通信传输、区块链以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知识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在新技术条件下各领域创新研究步伐加快,基础研究成果频现。知识生产的主流阵地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科研生产的变革引领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变革,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强大推手,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而这些变革将直接带动人才需求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这不仅体现在质量层次上,也将体现在产业、领域、行业、职业的重构与细分。对学硕、专硕的笼统划分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开展对称性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应该被提上日程。
向阳生涯的CCP生涯规划师课程是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领域首个国家级认证培训课程,旨在培养一批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落地能力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人才,该课程是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领域首个国家级认证培训课程。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研究生导师和学校需要与时俱进,学习职业规划系统知识来协助研究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硕士研究生自身的社会价值!